- A+
4月6日,巴南區一品河百節電站上游近1公里處,引水渠旁的生態流量孔正“嘩嘩”地泄放河水。引水渠一側的河床內,嶙峋的亂石與清澈的河水形成了獨特的水景。
水流量是維持河湖生態系統的保障。3月1日正式實施的《長江保護法》,在我國法律中首次建立了生態流量保障制度,來提升河湖生態系統的質量和穩定性。
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,隨著“西電東送”和小水電站密集開發,小水電站一度成為長江部分支流“毛細血管”減流、斷流的主要原因。重慶日報記者近日從市水利局了解到,近年來,我市著力推進小水電清理整改,保護長江生態。如今,我市1000余座小水電站正走上綠色轉型發展之路。
推進小水電綠色發展是必由之路
“這是我們安裝的生態流量孔,每秒下泄流量必須達到0.2立方米?!卑俟濍娬矩撠熑粟w小平指著一品河河道引水渠旁一個直徑約30厘米的泄放孔說。
百節水電站修建于上世紀70年代。和西南山區大多數水電站一樣,在電網尚未覆蓋到村、鎮之前,小水電站一度解決了山區老百姓用電問題。然而,為了發展經濟,保證發電量,一些水電站將大壩所蓄河水全部引走,造成部分河段在秋冬少雨季節出現河流減水、脫水甚至斷流現象,嚴重影響河流生態。
扶歡河是綦江河的支流,扶歡河綦江段有11.15公里河道,最高峰時有5座水電站。過去,由于未按規定泄放生態流量,每年枯水期都會造成1160米河道斷流。同樣,百節水電站上游的河灘在枯水期也因生態流量不足,造成河流減水、脫水,河灘裸露在外。
保障河湖生態流量,事關江河湖泊健康,事關生態文明建設,事關高質量發展。推進小水電站綠色發展是必由之路。一場小水電清理整改戰役在巴渝大地全面打響。
生態流量泄放讓河道重新“活”起來
市水利局相關負責人介紹,經過電站核查和綜合評估,我市將1732座小水電站納入了整改范圍,其中保留66座、整改1418座、立即退出202座、限期退出46座。
對于要求立即退出的電站,全面停產解網并注銷審批手續;限期退出類電站則核定生態流量,安裝泄放設施,保障河流生態用水。
綦江區從2017年開始對生態流量“問題電站”逐一落實整改,于2018年底全面完成生態流量泄放設施建設或改造,其中就包括扶歡河上的3座電站。
巴南區一品河百節電站段河床寬、落差大,即使生態流量充足也不易形成積水。當地因地制宜,設置了3級生態堰壩,保證了河流的延續性。曾經被水電站攔走的水,重新奔涌在河道上……截至2020年底,我市全面完成小水電清理整改工作。
每年約新增泄放生態水量104億立方米
市水利局提供的數據顯示,經過整改,全市消除中小河流減脫水河段2834公里,每年約新增泄放生態水量104億立方米,我市河流生態環境得到顯著改善。
過去,小水電站為了實現更大經濟利益與河流爭水;現在,為了流動的河水,小水電站主動讓利生態。
墊江縣針對龍溪河墊江段5座電站影響河流生態用水的情況,用改革的辦法破解難題??h里將5座電站都租了過來,將過去發電量考核從設“下限”改成設“上限”。5座水電站每年的“上限”發電量還不到過去的一半。不僅如此,過去“只管發電”的水電站任務變成了“生態優先”,還承擔起了水域清漂、查處污水偷排等責任。
豐都縣開展河流健康評價,查找出影響龍河自然生態格局的關鍵薄弱環節,引導沿河電站企業讓利生態,龍河(豐都段)約23.6公里水域因此終結了22年常年斷流的歷史。龍河(豐都段)成為我市唯一成功創建全國示范河湖的河流。
目前,我市已建成市級生態流量監控窗口,33個區縣已建設小水電生態流量在線監控平臺,每個小水電站是否按核定基流泄放,后臺一目了然。同時,我市正研究和制定全市鼓勵小水電退出補償機制,確保在2022年完成限期退出類電站的退出任務。
大家都在看:
